六堡茶经过多年的推广,在今天已经在国内外很多茶还有所熟悉,但在15甚至20年前或许老几辈的茶客才会对六堡茶比较有印象,毕竟它的全盛时期是上世纪50年代前后。今天的普洱在国内的知名度可算是最受茶友欢迎的黑茶之一,但回想当年,坐在这位置上的可是六堡茶。
六堡茶早在清朝嘉庆间已凭借其槟榔香而得誉二十四名茶之一,及后因其耐潮的特性(十分重要)成为外销侨茶、当时一众下南洋华工之思乡寄托,并因此风靡东南亚。六堡茶讲求「红、浓、陈、醇」,茶汤红亮、滋味醇爽,香气纯正。咦?确定这不是说熟普?
生普洱汤色较浅,随着年份而自然发酵,味道变醇,颜色变深,然而往往需时十多年以上。
原来现代熟普洱的出现,亦与六堡茶相当有关系。大家知道熟普在70年代才出现,此前只有生普,正如其他生茶一样,生普刺激性强,茶味烈苦;比较接近现代熟普绵滑口感的,最多只是年代久远一点的老生普。
虽然老生普口感相对上较为接近熟普,但始终有本质上之不同。老生普属自然发酵,熟普则用人工催化发酵,而这种人工催化发酵的工艺,正正来自于传统六堡茶。
六堡茶采用渥堆工艺发酵生茶叶,1957年6月广西供销合作社编印的《茶叶采制方法》一书中记载:
「六堡茶原产于苍梧县六堡乡,炒制比较特别,既不是红茶,也不是青茶,是我省特有的特产,所以就以产地命名叫做六堡茶。主要的特点是杀青、揉捻之后,堆放几点钟进行后发酵后,再行干燥」《茶叶采制方法》
书中《堆放几点钟》指的正是这是渥堆。这是形成六堡茶独特品质的关键性工序,其目的是透过渥堆的湿热作用,促进茶中内含物质的转换,减除苦涩味道,使茶汤滋味变得醇和;也正因为有了这道工艺,六堡的茶汤才能做到丝滑柔顺毫无刺激感。
茶客想必听过肠胃不好别饮生普,生普洱茶性较烈、刺激性强,新制或陈放不久的生普有强烈的苦涩味,汤色较浅或黄绿,且茶性寒烈,容易伤胃;与我们一般认识的熟普洱性质完全不同。
其实在1959年广东茶商知道香港人喜爱红汤普洱,就初步研发出用湿仓加速发酵普洱生茶的:广东普洱茶。70年代,云南省茶商到广西梧州茶厂考察,将六堡茶的渥堆技术学了回来,云南省茶叶公司在1974年成功研制出了普洱熟茶,以诱人陈香及深楬汤色卷席市场。
茶客钟爱红汤茶。
此后在宣传作用下,云南省普洱熟茶几近完全取代六堡茶在港的地位。一般熟普成本低,性价比高,且夹着普洱之名,成为熟茶代表,六堡茶却渐渐不为人所识。
在市场作用下,各大茶厂钻研熟普的渥堆工艺,出现各种由茶叶到技术均极佳的产品,经过陈年后,老茶饼价格动辄十数万、数十万,在价值上早已非六堡茶可比。
但专业藏家说:喝熟茶、藏生茶、品老茶,喝茶不是喝价钱,平时喜欢普洱的你,说不定也愿一尝六堡茶。